杜伟章
发布时间: 2015-10-24 22:10:57 浏览量:
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研究生导师基本信息表        
        
          | 
  |||||
1、个人基本信息: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||
姓    名:杜伟章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性    别:女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      
      
        | 
  |||
出生年月:1965年11月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技术职称:教授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|
毕业院校: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学历(学位):博士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|
所在学科:计算机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研究方向: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|
2、教育背景: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||
1983年9月~1987年7月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湘潭大学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本科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
1989年9月~1992年4月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湖南大学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硕士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
1996年9月~2000年3月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 博士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
      
        | 
         
        | 
         
        | 
  |||
3、目前研究领域: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||
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     
         | 
  |||||
4、已完成或已在承担的主要课题: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||
(1) “九五”国家密码发展基金:认证理论研究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2)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:认证理论研究及认证码的构造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3)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—“网上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基础问题和模型研究”,90104005排名9/37,经费80万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4)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—“量子认证的理论与技术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”,60102001,排名4/10,经费16万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5)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—“可视密码研究及其应用”,2001AA144060,排名3/14,经费20万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6)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—“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研究与实现”,20010248005,排名4/7,经费5万。      
         | 
  |||||
5、已出版的主要著作: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||
      
         | 
  |||||
6、已发表的学术论文:        
          | 
  |||||
(1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      
       
 (2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关于最大秩距离Reed–Solomon码的生成矩阵的形式”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,2000,Vol.27,No.3,355–357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3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GF(p)上方程组的求解及矩阵的求逆”,通信保密,1999,No.3,50–54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4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GF(q^N)上秩距离码的生成矩阵的认证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与科学,2000,Vol.22,No.4,6-8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5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Niederreiter公钥密码系统”,计算机工程与科学,2000,Vol.22,No.4,4-5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6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McEliece公钥密码系统”,计算机工程,2000,Vol.26,No.8,33-34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7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秘密码加密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00,No.9,38-39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8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数字签名方案”,通信保密,2000,No.3,39-40,80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9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关于秩距离BCH码的校验矩阵及其秩距离”,通信学报,2001,Vol.22,No.1,126-128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0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私钥加密方案”,计算机学报,2001,Vol.24,No.6,650-653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1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GF(q^N)上秩距离码的校验矩阵的验证方案”,电子与信息学报,2001,Vol.23,No.9,841-846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2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Stern方案”,软件学报,2001,Vol.12,No.10,1552-1554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3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秩距离缩短码的构造”,计算机学报,2002,Vol.25,No.4,445-448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4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纠错码和秩距离码的一些新的构造方法”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02,Vol.38,No.5,20-22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5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数字签名方案”,计算机研究与发展,2002,Vol.39,No.9,1043-1045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6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Cartesian认证码的一些新的构造方法”,计算机学报,2002,Vol.25,No.10,1090-1093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7) 杜伟章,王新梅,陈克非,“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两种Rao-Nam方案”,通信学报,2002,Vol.23,No.10,1-5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8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秩距离BCH码的进一步研究”,通信学报,2002,Vol.23,No.11,92-95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19) 杜伟章,王新梅,“基于GF(q)上纠错码的生成矩阵的验证方案”,通信学报,2002,Vol.23,No.12,30-35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20) 邓仰明,杜伟章,“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两种公钥密码系统”,湖南大学学报,2003,Vol.30,No.3。102-104,107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21) 邓仰明,杜伟章,“GF(2^N)上线性化多项式根的存在性”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03,Vol.39,No.8,62-63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22) 邓仰明,杜伟章,陈克非,“构造数字签名方案的一种新方法”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03,Vol.39,No.9,142-143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23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基于离散对数问题构造弱盲签名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03,Vol.39,No.16,11-12,20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24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基于线性变换构造弱盲签名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03,Vol.39,No.17,38-40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25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弱盲签名方案的构造的一种新方法”,计算机科学,2003,No.11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26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基于二元仿射变换构造强盲签名方案”,通信学报,2003,Vol.24,No.12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 (27) 杜伟章,陈克非,“基于埃尔米特插值的秘密分割门限方案的构造”,计算机科学,2006,No.8。        
         (28) “基于身份和多线性映射的代理环签名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,2010,Vol.36,No.7,165-167.
           (29)“环      
          (30)“基于身份和Weil对的聚合签名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10,Vol.46,No.15,106-108.
           (31)“一种无证书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及其改进”,计算机应用,2011,Vol.31,No.6,1536-1538.
         (32) “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多级代理盲签名方案”, 计算机应用,2011,Vol.31,No.7,1904-1905
         (33)“基于QC-LDPC码的Niederreiter公钥密码体制”,计算机应用,2011,Vol.31,No.7,1906-1908,1923
         (34)“基于RSA与剩余定理的多秘密共享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,2011,Vol.37,No.2,141-142
         (35)“自选子密钥的可验证广义秘密共享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,2011,Vol.37,No.16,138-139,142
         (36)“N-R签名体制的盲代理多重签名方案的改进”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11,Vol.47,No.19,121-123
         (37)“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11,Vol.47,No.31,73-75
         (38)“基于双线性对的可验证可更新的秘密共享方案”,计算机应用研究,2011,Vol.28,No.9,3519-3521
         (39)“一种改进的前向安全环签名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,2011,Vol.37,No.24,106-108
         (40)“一种改进的前向安全环签名方案”,计算机工程,2011,No.24
         (41) “一种基于双线性对的动态群签名方案”,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, 2012,No.1
         (42)“无双线性对的无证书签名方案的分析及改进”, 计算机应用,2013,No.8
         (43) “前向安全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分析与改进”,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 2013,No.22
         (44)“可公开验证可更新的多秘密共享方案”, 计算机应用研究, 2013,No.12
         (45)“基于双线性对的可公开验证多秘密共享方案”, 计算机工程, 2014,No.9
          | 
  |||||
7、所获学术荣誉及学术影响:      
        | 
  |||||
      
         | 
  |||||